2023年了你还靠线下深调采集数据?消费者洞察,利用大数据透视消费者需求!
目前现状
最近几年,不同业态的商业发展变化都很快,譬如线上平台、各类天街、大型ShoppingMall、仓储商店以及各类批发市场,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了消费者,挤占了一定市场份额。电商平台和线下商场数量的急剧膨胀,使相对较稳定的消费品市场竞争更激烈。居民近期消费向资产积累和储备待购型转化,很多家庭把存款花到了购买价值含量更高的商品房,轿车等,由于储蓄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,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。
客户案例
最近接到一个项目,客户希望通过大数据对到访过本商场的客群做消费者洞察分析,想要更好了解目标客户和他们的实际需求。下面分享利用大数据进行消费者洞察的思路和方法。
一、业主分析内容:
1、项目周边重点客群抓取
2、核心客群分时段到访偏好情况
3、重点客群画像特征描摹
4、对标商圈辐射范围及客流情况
5、竞品客群画像分析
二、数据可分析的问题:
1、项目到访的客流指数?
2、到访客群来自哪?
3、到访客群的画像?
4、到访客群的业态偏好?
5、竞品商场是哪些?
当然问题肯定不止以上五条,譬如客户的APP使用偏好(线上广告投放问题)、出行方式(停车场规划)、品牌偏好(品牌规划)等等也都是我们关心的内容,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三、数据分析逻辑
1、项目到访客流指数数据
项目到访客流指数数据
通过顺为大数据对该商场6月-11月到店客流数据的分析得出:9、10月份的月客流最大,因为受到了中秋小长假和国庆长假的影响,数据显示其他时间段周末到访客户也较多,在数据表现上,节假日客流是工作日客流的2倍多。由此可见节假日对于客流影响巨大。
2、到访客群来源地数据
到访客群来源地数据
客群来源主要是本市客流,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市,第三名是豪州市。客群行政区来源前三名分别是朝阳区、通州区和顺义区,占比分别为35.2%、19.3%和13.7%,朝阳区占比很高,达到了三成以上。小区贡献率比较平均,排名第一是金盏嘉园,占比是5.1%,排名第二的是金隅悦和园和康营小区,占比是2.7%,这些小区都在项目地周边。
客流来源写字楼排名前三分别是建外SOHO、毕马威大楼和瀚海花园大厦,83.8%的客群都来自于商场5KM范围以外。
3、到访客群的画像
到访客群的画像
到场消费客群以女性居多,年龄集中在18到44岁之间,已婚占比是58.5%,相对于区域调研平均70%的占有率,这个数值不算很高,其中42.8%家庭有18岁以下小孩,其中12岁以下子女占绝大多数。本科以下学历占比较高,公司职员和制造业从业者占绝大多数,消费档次大众档次占比较大,所以商场选品应考虑这部分人群,以收入水平10k-20k的客群为主,5-10k的客群为辅。
4、到访客群的业态偏好
到访客群的业态偏好
到访客群本商场内业态偏好第一名是服饰鞋包,排名第二的是餐饮服务,商场外客群偏好第一名是餐饮服务,第二名是服饰鞋包,客群业态偏好数据是非常重要的。
从数据上我们其实不难发现,到访客群里面对餐饮需求是很大,但是到达我们商场后餐饮需求降低了一半,原因有多种,譬如是我们餐饮业态占比不够,那么我们可以进行区域整改来解决这个难题,譬如减少客群不喜欢的业态和品牌,将之变成餐饮业态,又或者是我们餐饮业态占比已经很大,那肯定是我们的餐饮品牌是客户不喜欢的,我们要做内部优化,可以延伸去分析到访客群的餐饮品牌偏好,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论去做餐饮品牌整改。
5、竞品商场是哪些
竞品商场
通过市内到访商场偏好结论我们可以发现:市内没有一家大型商超是我们的直接竞品,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,证明只要我们做的更好就能够吸引客户留住客户。
特别声明:
1、数据来自于顺为大数据。
2、数据已脱敏。
总结:
通过顺为大数据的分析结果,我们能够了解到商场的客群规模、客群画像、客群来源、客群业态偏好以及真正的竞品商场是哪些,真正了解客户后我们就可以做到更好,可以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,尽量满足客户更多的需求。